发布于 2024-12-31
5191次浏览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肺炎,为小儿最常见的肺炎。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但夏季并不例外,甚至有些华南地区反而在夏季发病较多。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按病理形态的改变分为一般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支气管肺炎两类。前者多由细菌所致,后者则以病毒为主。临床常笼统地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根据支气管肺炎的定义和分类,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如下:
1.病因:
细菌或病毒感染:支气管肺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感染途径: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进入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其他因素: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容易发生支气管肺炎。
2.症状:
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咳嗽:咳嗽是支气管肺炎最常见的症状,初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有痰。
气促:呼吸急促,每分钟可达40-80次。
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口唇发绀。
肺部体征:肺部可听到固定的中、细湿啰音,啰音可随体位的改变而变化。
3.检查:
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
病原学检查:可通过痰培养、血清学检查等方法,明确病原体。
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部有斑片状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4.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病原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需与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异物等进行鉴别。
5.治疗:
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7-10天。
对症治疗:如发热时给予退热处理,咳嗽时给予止咳化痰治疗。
并发症治疗:如出现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需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6.预防:
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预防佝偻病和营养不良。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
按时预防接种。
对于支气管肺炎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