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7026次浏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多发。当出现反复高烧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应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对症治疗:
降温处理:当体温超过38.5℃时,需要进行降温处理。可以使用药物降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也可以使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冷敷等。
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使用抗组胺药或减充血剂来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
止咳祛痰:如果咳嗽严重,可以使用止咳祛痰药。
2.对因治疗: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免疫功能低下、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可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抗菌药物治疗:只有在明确有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可使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菌药物。
3.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4.饮食调整:
多喝水,以补充发热导致的水分丢失。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嗽加剧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6.特殊人群的治疗:
儿童: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因此,在降温的同时,要注意防止惊厥的发生。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合并其他疾病。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情况,防止病情加重。
孕妇:孕妇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对于反复高烧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病情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