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耳朵后面有鼓包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乳突骨质生理性突出、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毛囊炎、脂肪瘤、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避免延误治疗。
1、乳突骨质生理性突出:耳朵后面就是乳突,正常情况下,乳突骨质不会突出很多,但是有时儿童乳突骨质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乳突骨质突出,形成耳朵后面的鼓包,如果确定是乳突骨质突出,只要没有任何不适,可以不用治疗,定期观察即可;
2、淋巴结肿大:耳后淋巴结肿大可发生于儿童感冒、牙龈炎、中耳炎等疾病后,表现为局部红肿、压痛、较为坚硬的硬结,需要明确病因后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治疗后淋巴结肿大可恢复。感冒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可不用药治疗,多饮水,睡眠充足,必要时可使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进行治疗。牙龈炎和中耳炎患者根据病情可使用头孢呋辛、头孢吡肟、甲硝唑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耳后淋巴结肿大也有可能是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因此需要尽快进行血常规检查,必要时需要进行系统的血液学检查;
3、皮脂腺囊肿:儿童皮脂腺囊肿表现为中等硬度、有弹性、高出皮面,并且与皮肤有粘连、不易推动的硬结,小的皮脂腺囊肿可以不进行治疗,大的皮脂腺囊肿可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切除;
4、毛囊炎:由于外因刺激导致局部皮肤病变,表现为红色充实性丘疹或者脓疱疮,可用夫西地酸乳膏、碘酊外涂治疗;
5、脂肪瘤:多发于较为肥胖的儿童,脂肪瘤的质地柔软、边界清楚,一般较少引起疼痛,较小的单发脂肪瘤可不处理,较大的可进行手术切除;
6、化脓性中耳炎:发作时乳突腔内的脓液流入耳后骨膜下,可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可伴有耳内、耳后疼痛,以及同侧头痛等症状,需要切开排脓,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红霉素等。但在现有的卫生条件下,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的耳后骨膜下脓肿已经很少见。
除上述情况外,如果存在乳突骨瘤增生也会诱发异常情况出现,此时可无任何症状,仅表现为坚硬的鼓包,骨瘤较小且无症状者无需处理,骨瘤较大时可进行手术切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