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9809次浏览
医学上,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即为低血压。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根据上文的需求,以下是关于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
1.原发性低血压:
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
体位性低血压,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时发生低血压,称作体位性低血压。
2.继发性低血压: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以引起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等,以及服用冬眠灵等抗组胺药。
内分泌疾病,如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恶性肿瘤等。
急性失血,如外伤、消化道大出血、月经过多等。
其他,如排尿中或便后突然晕倒、战栗、疼痛等,也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温馨提示:如果出现低血压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饮食均衡,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