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9673次浏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区别主要在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和是否伴有腺体萎缩。
1.病变程度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的炎症病变较轻,局限于胃黏膜的表层,一般不伴有腺体萎缩。
萎缩性胃炎:胃黏膜的炎症病变较严重,可累及胃黏膜的深层,伴有腺体萎缩。
2.腺体萎缩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内腺体正常或部分萎缩。
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内腺体明显萎缩,甚至消失。
3.临床表现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症状相对较轻,可能有上腹部隐痛、饱胀、嗳气、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萎缩性胃炎:症状可能较为明显,除了消化不良症状外,还可能伴有消瘦、贫血、腹泻等症状。
4.胃镜及病理检查
胃镜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表现为胃黏膜红斑、水肿,有时可见点状出血或糜烂;萎缩性胃炎表现为胃黏膜变薄、色泽灰暗、皱襞变平甚至消失。
病理检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表现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5.治疗方法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等,同时注意饮食调整和生活习惯改变。
萎缩性胃炎:治疗较为复杂,除了药物治疗外,可能还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进行根除治疗;饮食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定期复查胃镜和病理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胃镜和病理检查等综合判断。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服药,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病情的变化。此外,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应密切关注病情,以防病情进展为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