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6
7497次浏览
踝关节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应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方案,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早期(0-2周)
休息与保护:骨折后应立即休息,避免负重。使用拐杖或轮椅辅助行走。
活动脚趾:多活动脚趾,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肿胀。
肌肉收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绷紧腿部肌肉,保持10秒,放松10秒,每天3-4组,每组20-30次。
2.中期(2-6周)
活动度训练:在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逐渐开始踝关节的活动度训练,包括屈伸、旋转等。
强化肌肉:增加肌肉力量训练,如直腿抬高、侧抬腿等,可逐渐增加负荷。
平衡训练:使用平衡板或平衡垫进行平衡训练,提高身体的稳定性。
3.后期(6周后)
灵活性训练:继续进行踝关节的灵活性训练,如关节松动术、拉伸等。
下地行走:逐渐过渡到部分负重行走,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
运动训练:可进行跑步、跳跃等运动,但需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恢复日常生活活动:逐渐恢复正常的日常活动,如上下楼梯、穿鞋袜等。
需要注意的是,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肿胀加重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此外,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以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性。
对于老年人、合并其他疾病者或康复训练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和更密切的监测。在进行康复训练前,应告知医生个人的健康状况和药物使用情况,以避免不良反应。同时,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也对康复至关重要。如果对康复训练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应随时咨询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