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8619次浏览
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1.出现时间: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一般在7-10天内自然消退。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可能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3周,或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
2.黄疸程度:
生理性黄疸:黄疸程度较轻,皮肤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白眼珠)可有轻度黄染,手心、足底一般不黄。
病理性黄疸:黄疸程度较重,皮肤黄染颜色较深,可波及四肢及手足心,巩膜(白眼珠)明显黄染。
3.胆红素水平:
生理性黄疸:胆红素水平一般较低,胆红素值通常小于221μmol/L(12.9mg/dl)。
病理性黄疸:胆红素水平较高,胆红素值常大于221μmol/L(12.9mg/dl),或每日胆红素升高超过85μmol/L(5mg/dl)。
4.伴随症状:
生理性黄疸:一般没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宝宝吃奶好、精神状态好。
病理性黄疸: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如宝宝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温异常、呕吐、腹胀、贫血等。
5.高危因素:
生理性黄疸:一般与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常见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母乳喂养儿等。
病理性黄疸:可能与一些疾病有关,如溶血性疾病、感染、先天性胆道闭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判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怀疑宝宝有黄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详细的体格检查、胆红素测定等方法进行诊断,并根据黄疸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高危儿或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的宝宝,更应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同时,家长在照顾宝宝时,应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颜色变化,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合理喂养,促进胆红素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