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8839次浏览
周围型肺癌早期相对好治疗,中晚期则较难治疗。
周围型肺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在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若肿瘤较小,局限于周围肺组织内,无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手术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60%~80%。
若肿瘤较大,或已侵犯局部淋巴结及远处器官,手术切除难度增加,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也相应升高,治疗效果则较差。
对于周围型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
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长期大量吸烟、有肺癌家族史、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如石棉、铍、铀、镍、铬、铊、煤焦油、芥子气、氯乙烯等)、有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咳嗽、咯血、胸痛、胸闷、气急、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痰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支气管镜检查、经胸壁肺穿刺活检等,以明确诊断。
积极治疗:一旦确诊为周围型肺癌,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分期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总之,周围型肺癌的治疗效果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中晚期治疗效果则较差。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已经确诊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