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6
3499次浏览
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治疗不当:
早期未能及时、彻底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或手术引流不充分,导致细菌未能完全清除,炎症迁延不愈。
过早停药或更换抗生素,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2.局部因素:
死骨、死腔、窦道等形成,导致局部脓液引流不畅,容易反复感染。
骨膜反应过于活跃,形成大量的骨膜新生骨,影响骨皮质的血供,使骨皮质坏死,进而形成死腔。
3.机体免疫力低下:
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白血病等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难以抵抗细菌感染,容易使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
4.其他因素:
开放性骨折清创不彻底,污染的骨折端直接与外界相通,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治疗期间不注意休息,过度劳累,影响身体的恢复。
总之,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急性骨髓炎患者,应早期、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彻底清除病灶,同时注意休息,提高机体免疫力,以预防慢性骨髓炎的发生。对于已经形成慢性骨髓炎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病灶,消灭死腔,同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