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1487次浏览
小儿腹泻脱水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以下是小儿腹泻脱水的临床表现及原因:
一、临床表现
1.轻度脱水
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
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
眼窝和前囟稍凹陷。
哭时有泪。
口唇黏膜稍干燥。
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皮肤干燥、弹性差。
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
哭时泪少。
口唇黏膜干燥。
四肢稍凉。
尿量明显减少。
3.重度脱水
昏迷或昏睡。
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
弹性极差。
眼窝和前囟深度凹陷。
哭时无泪。
口唇黏膜极度干燥。
四肢厥冷。
无尿。
二、原因
1.肠道内感染
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均可导致小儿腹泻。
常见的病毒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细菌有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等。
2.肠道外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可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
3.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等可引起小儿腹泻。
4.气候因素
腹部受凉或过热均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
三、治疗方法
1.纠正脱水
口服补液盐:是治疗小儿腹泻脱水的常用方法。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
静脉补液:适用于中重度脱水或有严重呕吐、不能口服补液的患儿。
2.调整饮食
继续母乳喂养或给予适合患儿年龄的饮食。
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药物治疗
针对病因治疗:如病毒感染所致,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细菌感染则需使用抗生素。
对症治疗:如蒙脱石散可收敛止泻;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
四、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不吃不洁食物。
2.合理喂养
母乳喂养者应注意乳头清洁。
人工喂养者应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
适时添加辅食,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营养均衡。
3.注意气候变化
及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受凉。
4.避免滥用抗生素
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做好疫苗接种
如轮状病毒疫苗、手足口病疫苗等,可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总之,小儿腹泻脱水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预防脱水的发生,保持患儿的饮食卫生,合理喂养,注意气候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