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6
7518次浏览
慢性心功能不全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其他重要的诱因还包括心律失常、心脏负荷过重、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疾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等。以下是对这些诱因的具体分析:
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全身感染等也可诱发心力衰竭。
感染可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炎症反应也可能损伤心肌。
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应特别注意预防。
2.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可使心输出量降低,导致心力衰竭。
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也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心律失常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心率和心律。
3.心脏负荷过重:
前负荷过重:如心脏瓣膜关闭不全、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可导致血液反流,增加心脏前负荷,引起心力衰竭。
后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可导致左心室射血阻力增加,增加心脏后负荷,引起心力衰竭。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手术治疗瓣膜疾病等,可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4.血容量增加:如输液过多、过快,摄入过多的钠盐等,可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加,诱发心力衰竭。
应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过度摄入钠盐。
5.过度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力衰竭。
应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6.治疗不当:如洋地黄用量不足或过量、降压药使用不当等,可影响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
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7.原有心脏疾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可导致心脏功能恶化,诱发心力衰竭。
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病情进展,可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对于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诱因,如预防感染、控制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荷、避免过度体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合理饮食等。同时,应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脏疾病,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