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8986次浏览
1.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急性肾小球肾炎常因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常在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发生,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有关。
2.临床表现不同: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通常于数周内病情自愈;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中青年,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可在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并伴有贫血、新月体形成等。
3.实验室检查不同: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尿、红细胞和管型,血清补体C3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蛋白尿、红细胞和管型,血清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阳性或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C3降低不明显。
4.治疗方法不同: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采用休息、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等,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强化免疫抑制治疗、替代治疗或透析治疗等,预后较差。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虽然都属于肾小球疾病,但在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如果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