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6
8937次浏览
导致小儿高热惊厥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体温突然升高导致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部肌群抽搐。以下是关于小儿高热惊厥的一些信息:
1.临床表现:
全身性抽搐: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常伴有翻白眼、凝视或斜视。
发作时间: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发作后:抽搐停止后,患儿可能会进入睡眠状态,或意识逐渐恢复,但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嗜睡、烦躁或头痛等症状。
2.病因:
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等,是导致小儿高热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其他:如颅内感染、颅脑损伤、中毒、低血糖、低血钙、癫痫等也可能引起高热惊厥。
3.诊断: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儿的发热情况、抽搐发作的表现等。
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神经系统检查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脑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脑电活动情况,但并非所有患儿都需要进行此项检查。
其他检查:如血常规、血培养、脑脊液检查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进行。
4.治疗:
控制体温:首先要积极控制患儿的体温,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法。
抗惊厥治疗:如出现抽搐,可使用抗惊厥药物,如苯巴比妥钠、地西泮等。
病因治疗:针对感染等病因进行治疗。
密切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等,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5.预防: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感染、降低体温等。
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对于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时应及时给予退热药物,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加强护理:保持患儿的口腔清洁,避免咬伤舌头,给予易消化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高热惊厥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但大多数预后良好,不会留下后遗症。然而,如果患儿出现持续抽搐、呼吸困难、意识不清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