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6847次浏览
丹毒是一种感染真皮浅层淋巴管的疾病,其主要致病菌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丹毒的发病诱因多种多样,任何导致皮肤破损的情况,如手术伤口、头面部损伤、小腿溃疡等,都有可能引发感染,进而导致丹毒的发生。感染后,通常会有2-5天的潜伏期。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身体乏力等前驱症状,甚至会有恶心和呕吐的感觉。受感染的部位皮肤温度可能会升高,出现水肿、淋巴结肿大和疼痛等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水泡、脓泡,甚至出血性坏死。一旦确诊丹毒,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以选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总体而言,丹毒并不是某种严重疾病的前兆,而是一种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真皮浅层淋巴管感染。及时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其发生和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