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1
2870次浏览
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的三大主症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
流行性出血热,一种由鼠类携带的汉坦病毒引发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也被称作肾综合征出血热。该疾病的潜伏期通常为2至3周。其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腰痛和眼眶痛,这些症状与感冒相似,因此,许多患者会误认为自己是感冒并自行服用感冒药,从而延误了治疗。
出血热的发热症状,轻度患者的体温在39℃以下,中度患者的体温在39-40℃,而重度患者的体温则超过40℃。至于出血症状,轻度患者只表现出皮肤和黏膜的针尖样点状出血,中度患者会有球结膜水肿、出血的情况,重度患者的出血情况则非常明显,可以看到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
这种疾病对肾脏的损害程度也因病情轻重不同而异。轻度患者的中毒症状较轻,只有轻度的肾功能损害,没有出现休克和少尿的症状;中度患者的少尿症状明显,尿蛋白高,中毒症状较重;重度患者则会出现严重的休克和肾功能损害,持续少尿甚至无尿。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非典型的临床表现可能非常轻微,可能只有发热的症状,热退后症状就会消退。因此,如果存在被啮齿类动物暴露的可能,且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寻求医疗救治,以免延误病情,对自身健康造成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