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5313次浏览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乏、化学因素等引起的。
一、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棘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都会导致红细胞膜缺陷,从而引起溶血性贫血。
二、红细胞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丙酮酸激酶缺乏症以及核苷代谢酶系缺陷等,也会引起溶血性贫血。
三、化学因素:使用氧化性药物、非氧化性药物或被蛇毒咬伤等,也可能诱发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常见治疗方法为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一般治疗: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应立即停用此药;日常饮食还需以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为主。
二、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包括地塞米松、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等。
三、手术治疗:若患者出现脾功能亢进的现象,需行脾切除术治疗;若溶血性贫血是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引起的,需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