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8
5440次浏览
胃下垂是一种常见的胃部位置异常状态,其可能和生活习惯影响、体型因素、膈肌位置下降、胃周韧带松弛、腹肌张力减弱、手术因素等相关。
1.生活习惯影响
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偏食、不吃早餐等,可削弱胃的正常功能和结构,促进胃下垂的发展。
2.体型因素
瘦长型体质的人群,因其腹腔空间相对较大且脂肪组织较少,对内脏的自然承托力较弱,故更易发生胃下垂。
3.膈肌位置下降
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重要肌肉,当膈肌因慢性消耗性疾病、外伤、手术或其他因素导致位置下降或活动能力减弱时,无法有效支撑胃部,促使胃向下移位。
4.胃周韧带松弛
胃被多条韧带固定在腹腔中,包括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和胃结肠韧带等。若这些韧带逐渐松弛,会减少了对胃的支撑作用,进而导致胃下垂。
5.腹肌张力减弱
腹肌对维持内脏位置具有重要作用,若腹肌因缺乏锻炼、肥胖后急剧减重等导致张力下降,将不足以支撑胃部,使其位置下移。
6.手术因素
重大腹部手术后,如脾、肾或肝脏切除术,可能会导致固定胃部的结构松弛,诱发胃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