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征

发布于  2025-01-02

8522次浏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征为发病迅速、可遗留后遗症等。

1、发病迅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常会在原发病72小时之内发生,多数患者发病不会超过一周。

2、病死率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死率较高,临床研究发现此病的病死率在26%-44%左右。

3、可遗留后遗症

部分患者可遗留后遗症,包括肺后遗症、躯体功能以及神经肌肉功能后遗症、认知和心理后遗症等。

患病后应及时规范治疗,以提高预后。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肺损伤,考虑是细菌、病毒、真菌、肺囊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两岁的小孩得了甲流反复高烧怎么办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两岁的小孩得了甲流反复高烧,处理方法包括一般治疗、退热治疗、抗病毒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尽量将小孩转移至安静、舒适的环境休息,以减少体力消。同时,还需要选择米粥、南瓜粥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给小孩食用,有利于身体恢复。 2、退热治疗 患病期间,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擦拭小孩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起到扩张血管、加速散热的作用。若体温高于38.5℃,可以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起到抗炎、退热的作用。 3、抗病毒治疗 对于临床症状较重,或伴有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小孩,可以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抗病毒药进行治疗,起到缩短病程、减轻不适的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怎么判断
李杰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症状的判断需要结合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下是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状判断的详细讲解: 1、常见症状 发热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体温可能逐渐升高,达到或超过38°C,且多为不规则发热。在严重的情况下,体温可能持续在39°C以上。 2、呼吸系统症状 多数患者会出现咳嗽症状,多为干咳无痰。随着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意识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什么症状
李杰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新冠性肺炎,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感染后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逐渐出现,也可能突然发作,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症状,甚至无症状,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有过接触的人,应立即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
李杰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可能包括发热、乏力、干咳等。部分患者可能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等。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这类患者多在一周后恢复。 请注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因人而异,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和接触史。同时,也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感冒的区别
李杰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感冒的首要区别在于病原体和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 感冒通常是由常见的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其症状包括喉咙痛、流鼻涕、咳嗽等,但通常症状较轻,病程较短,且很少有严重的并发症。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则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症状范围广泛,从无症状到轻微感冒样症状,再到严重的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且具有更高的传染性和较长的潜伏期。
左心衰竭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王亚红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左心衰竭容易与哮喘、心绞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疾病混淆,具体分析如下: 1、哮喘 由于哮喘和左心衰竭患者都会出现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舒服的症状,所以两者容易混淆。 2、心绞痛 由于心绞痛与左心衰竭都会影响心脏正常功能,造成心肌局部组织缺血,还会出现心前区不适的现象,所以两者不易分辨。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由于左心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都会造成四肢发绀、肺水肿等现象,易将两种疾病混淆。
龟头长水痘怎么办
严肃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龟头长水痘可以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避免搔抓、挤压水痘,防止引起水痘破裂,容易继发感染。如果有发热的症状,可以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有利于散热。 2、药物治疗 如果病情严重,可以咨询医生,服用阿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3、其他治疗 如果因为护理不当导致继发感染,引起脓毒症,并且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能够维持呼吸通畅。
糖尿病生的孩子有哪些方面的问题
宋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糖尿病生的孩子可能会有巨大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糖尿病等问题。 1.巨大儿 母亲孕期高血糖可导致胎儿过度生长,出生时体重较大,增加难产、产伤等风险。这是因为高血糖环境使胎儿获取的营养物质过多,刺激胎儿胰岛素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蛋白质、脂肪合成和细胞增殖。 2.低血糖 孩子出生后可能会发生低血糖。由于在母体内长期处于高糖环境,自身分泌了较多的胰岛素,出生后母体血糖来源突然中断,而自身胰岛素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3.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血糖可影响胎儿肺的发育成熟,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不足,使得出生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上升。 4.糖尿病 孩子在遗传因素和宫内高血糖环境的双重影响下,其长大后患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可能高于一般人群。 糖尿病母亲所生的孩子需要特别关注和精心护理,出生后应密切监测血糖等各项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在成长过程中也应注重健康管理,定期体检,以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
糖尿病生二胎的危害
宋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糖尿病患者生二胎可能存在多种危害,包括孕期血糖控制难度增加、并发症风险升高、胎儿不良结局风险高、生产风险大、新生儿问题多等。 首先,孕期血糖控制难度增加。糖尿病孕妇本身血糖调节能力较差,孕期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会进一步影响血糖稳定,可能导致血糖过高或波动过大,增加胎儿畸形、巨大儿等风险。 其次,增加孕妇孕期并发症风险。比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几率可能升高,这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构成严重威胁。 然后,胎儿面临不良结局风险较高。可能出现早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等情况,严重影响胎儿的发育和生存质量。 此外,生产时的风险也较大。难产、产后出血等情况更容易发生,危及产妇生命安全。 而且,产后新生儿也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需要密切的监护和及时的处理。 总之,糖尿病患者生二胎需要谨慎考虑,必须在孕前进行全面评估和严格的血糖管理,孕期密切监测,以尽量减少相关危害的发生。同时,要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医生的建议做出合适的决策。
糖尿病孕妇生的孩子有什么问题
宋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糖尿病孕妇生的孩子可能面临多种问题,如巨大儿风险增加、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先天畸形等。 1.巨大儿风险增加 由于孕妇血糖水平高,胎儿会获得过多的葡萄糖,导致过度生长,增加巨大儿的发生几率。巨大儿不仅增加分娩困难和剖宫产的几率,还可能在分娩过程中出现产伤,如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等。 2.低血糖 胎儿在母体内处于高血糖环境,自身会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来调节。出生后,离开了高血糖环境,但自身的胰岛素分泌仍相对较高,容易发生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对新生儿的大脑造成损害,影响其神经系统发育。 3.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血糖可使胎儿肺发育成熟延迟,导致出生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增高。这会使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 4.先天畸形 糖尿病孕妇发生胎儿先天畸形的风险高于正常孕妇,尤其是在怀孕早期血糖控制不佳时。常见的畸形包括心脏畸形、神经管缺陷等,这将给孩子带来长期的健康问题。
什么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孙岩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肺泡进行性萎陷所致,多见于早产儿,而且胎龄越小发病几率越高,临床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青紫及呼吸衰竭,因为此病在病理学的形态上有肺透明膜的形成,也称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此病主要见于早产儿,特别是孕周小于30周以下的早产儿比较多见,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孕34~35周时生成的比较多,所以瓜熟蒂落是每个人人生的重要过程,目前随着产前糖皮质激素预防,生后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吸机的早期应用,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症的发病率呈降低趋势,而且典型的表现及严重的程度也有一定的变化。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
孙岩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泡进行性萎缩引起的。常见的原因为早产、围产期窒息、糖尿病母亲生产的婴儿,择期剖宫产的婴儿,基因变异或者缺陷婴儿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胎儿血容量减少早产儿是由于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导致的。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因为母亲患糖尿病的时候,胎儿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相应增加,胰岛素可抑制糖皮质激素,而糖皮质激素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分泌,因此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即使为足月儿或者巨大儿,仍然可以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剖宫产的婴儿在分娩还没有发动之前,如果做了剖宫产,因没有进行正常的宫缩,所以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急反应比较弱,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也比较少。围产期的窒息、缺氧、酸中毒、低灌注可导致急性肺损伤,抑制II型上皮细胞产生肺表面活性物质,重度的就是Rh溶血病,患儿的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胰岛素分泌过多会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害
孙岩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非常严重的危重症,主要见于早产儿,特别是胎龄小于30周以下的早产儿,表现为患儿生后不久就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患儿还会持续呻吟、发吭、吐沫,临床上表现为皮肤青紫、发绀、吸气性三凹征阳性,生后6个小时症状就会十分明显,如果不能使用合适的治疗方案及其设备进行及时救治,将发展为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存活者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后遗症。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与新生儿的胎龄有关,胎龄越小发病几率越高。体重越轻病死率越高。因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引起新生儿临床工作的足够重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存在严重肺感染、肺挫伤、吸入性肺炎等直接肺损伤因素,患者疾病比较急,呼吸频率增加,有明显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降低等表现,进行胸部X线片检查示双肺有明显浸润阴影、肺动脉气压检测数值不超过18毫米汞柱。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
董显燕 主任医师
赣州市人民医院 三甲
在临床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最基本病因是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不足,引起肺泡出现间歇性萎缩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其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见于早产儿,特别是胎龄小于35周的早产儿,且死亡率较高。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治好吗
石计朋 副主任医师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绝大多数是能够治好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见于早产儿,一旦罹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需要给予呼吸支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以及支持治疗。如果治疗及时没有严重并发症,一般治愈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