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6936次浏览
小儿疝气分为腹股沟斜疝、脐疝、先天性膈疝,病症不同发病原因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腹股沟斜疝:
胎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睾丸下降至腹股沟位置后,部分腹膜也随之下移,下移腹膜称为腹膜鞘状突,随后鞘状突近端自行闭合,远端则形成睾丸鞘膜,若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则会导致患儿哭闹、咳嗽或剧烈运动时引起腹腔内压增加,致使肠管、卵巢或腹腔内的大网膜想未闭合的鞘状突方向进入阴囊或腹股沟形成疝。
2、脐疝:
婴儿脐带脱落后,由于脐部先天性结构薄弱,且脐周的脐环在婴儿出生时较大,脐周纤维组织亦不够坚韧,故腹腔压力过大时,腹腔内脏器可能合并腹膜穿过韧带间的空隙,凸出脐环外,也就形成了脐疝。
3、先天性膈疝:
若胎儿期膈肌形成过程中出现缺损,婴儿出生后,腹内脏器可能通过缺损处进入胸腔,引起婴儿出现肺受压、心脏移位等情况,临床上称先天性膈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