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7
5351次浏览
抽动症在临床上称之为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该病的病因尚未明确,考虑与遗传因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免疫因素等原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神经调控治疗等。
一、病因
1、遗传因素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可通过多基因遗传,经研究表明,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约在75%-90%,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
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还与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有关,例如,5-羟色胺及其转运体有关活性降低时,可能会使5-羟色胺能神经系统功能的功能增强,从而诱发该病。如果多巴胺释放过多,可能会导致大脑皮质运动区兴奋或失去抑制,最终导致机体产生抽动现象。
3、免疫因素
另外经过研究发现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会诱发该病,但是具体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首先需要告知与患儿接触比较多的人员,出现抽动以及行为障碍是一种疾病,患儿本身无法控制这种行为,并不属于品行问题,需要嘱咐这些人员不要过分地关注患者抽动的症状。其次还需要帮助患儿认识自己的疾病,让患儿知道自己的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家长平时还要多与患儿沟通交流,不要过多责备患儿。
2、药物治疗
根据患儿不同的症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治疗抽动的药物有氟哌啶醇、氯硝西泮、可乐定等;治疗强迫症的药物有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罗西汀等。
3、神经调控治疗
如果患儿采取多种药物治疗均无效,可考虑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脑电生物反馈、经颅微电流刺激等神经调控疗法进行治疗,具有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缓解焦虑、改变患者大脑异常的脑电波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