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6767次浏览
荨麻疹性血管炎主要与过敏因素、物理因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有关,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一般治疗。
一.病因
1.过敏因素
某些容易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贝、鸡蛋等)、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各种疫苗等),以及吸入或接触某些物质(如动物皮毛、昆虫毒素、蛇毒及花粉等),也可能诱发荨麻疹性血管炎。
2.物理因素
如日光、摩擦、冷、热等物理因素的刺激,也可能导致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发生。
3.感染
受到疱疹病毒、肝炎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影响时,可能会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小血管壁发生损伤,进而引发血管炎症,增加患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几率。
4.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此类患者体内的自身免疫抗体水平一般比较高,容易将自身的抗体当做外来的抗体进行攻击,进而诱发皮肤炎症性反应,造成荨麻疹性血管炎。
5.肿瘤
如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等肿瘤性疾病,也可能会增加患荨麻疹性血管炎的几率,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二.治疗
1.局部治疗
如果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的皮损面积较小且瘙痒情况较轻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药膏治疗,比如卤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以及曲安奈德乳膏等。
2.全身治疗
伴明显的瘙痒感时,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如依巴斯汀、氯雷他定、酮替芬等,以减轻瘙痒。对于皮损情况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类药物治疗,比如环孢素、环磷酰胺、醋酸泼尼松等。
3.一般治疗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免用手抓挠皮肤,以免导致皮肤出现疤痕,并注意加强皮肤护理,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浴产品。
如果出现荨麻疹性血管炎,尤其伴随呼吸困难、胸闷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或急诊科就诊,以避免出现其他危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