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6582次浏览
高钠血症的原因可能有水分摄入不足、水分流失过多、内分泌疾病、肾衰竭、药物因素等,治疗方法有补充水分、纠正电解质失衡、药物治疗、清水鼻饲治疗等。
一.原因
1.水分摄入不足
水分摄入不足是高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昏迷、拒食、消化道疾病引起饮水困难、脑损伤和脑血管意外导致口渴中枢迟钝或渗透压受体不敏感等。
2.水分流失过多
高热、高温环境和剧烈运动等情况下,人体会大量出汗,导致皮肤水分大量流失。喘息、过度换气、气管切开术等也会导致呼吸道水分过度流失。腹泻,特别是水样腹泻,会显著增加水分的排出。此外,烧伤后的开放性治疗也可能导致高钠血症。
3.内分泌疾病
某些内分泌疾病,如库欣综合征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会导致钠离子增加,进而引发高钠血症。
4.肾衰竭
肾衰竭会导致钠离子从尿液排出量减少,到达肾脏的血液量减少,尿液形成自然也会减少,最终导致钠离子排出减少,出现高钠血症。
5.药物因素
大量使用呋塞米、甘露醇、静脉输注高渗氯化钠等也会导致高钠血症。这些药物会增加体内的钠离子浓度,减少体内水分。
二.治疗方法
1.补充水分
对于高钠血症的治疗,首要任务是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轻症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方式补充水分,重症患者或不能经口进食者,则需要通过静脉滴入5%-10%葡萄糖溶液来补充水分。
2.纠正电解质失衡
在补水的同时,需要关注电解质的平衡。高钠血症患者体内总钠量可能减少,因此在补水到一定程度后,应适当补给生理盐水与5%-10%葡萄糖溶液混合液,以纠正电解质失衡。
3.药物治疗
针对某些病因引起的高钠血症,如库欣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可使用排钠性利尿药,如呋塞米片、氯噻酮片、螺内酯片等,促进体内钠离子从尿液中排出。对于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4.清水鼻饲治疗
对于危重病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采用清水鼻饲治疗。常规补液后接受清水鼻饲治疗,根据血钠水平调整补液量,以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