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裂如何就医

发布于  2025-01-02

5117次浏览

新生儿出生后发现头部有明显肿块,肿块有狭蒂与头皮相连,透光、可稍压缩、啼哭时肿块张力改变时,需要尽快就医。

其次,如果是隐性颅裂,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在体检时被确诊的患者可以定期就医随访观察。另外,既往诊断有颅裂但是没有症状的患者,若是突然出现高热不退、反复惊厥发作、频繁呕吐、出现“落日眼”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

患者被确诊后要及时通过手术治疗,术后避免局部受压。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体检
体检是体格检查的简称,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的身体检查。是医疗的诊断环节,是针对症状或疾病及其相关因素的诊察手段。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颅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颅裂的治疗方法有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对症治疗 高热患儿需卧床休息,采取物理方式降温,降低脑的耗氧量,防止发生惊厥。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可以静脉补液,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的记录。 2、药物治疗 并发脑膜炎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高热者可以使
颅裂的症状有哪些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颅裂分为隐性颅裂和显性颅裂。隐性颅裂多无症状,显性颅裂会有囊性膨出包块、神经系统异常症状、邻近器官受压症状等。 1、囊性膨出包块 患儿出生即发现囊性肿块,好发于颅骨的中线部位,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膨出包块,触碰时会有波动感,哭闹时包块张力增高。 2、神经系统异常症状 轻者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重
颅裂的日常注意事项有哪些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颅裂患者日常要注意加强膳食营养、做好家庭护理、定期就医复查等。 1、加强膳食营养 颅裂患儿应保证充足的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 2、做好家庭护理 保持居住环境安静、清洁,及时给患儿更换汗湿的衣裤,注意保暖。协助患儿进行洗漱
颅裂如何预防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孕初期补充叶酸、孕期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定期产检等措施可以降低颅裂的发生风险。 1、孕初期补充叶酸 怀孕初期遵医嘱补充叶酸,可以预防胎儿神经管发育畸形,降低颅裂的发生风险。 2、孕期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孕早期避免接触家庭装修或是居住在刚装修完的房间内,避免接触铅、汞、苯、甲醛、农药、杀虫剂等有毒
什么是颅裂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颅裂系颅骨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是胚胎期神经管或其周围组织闭合不全而致。 颅裂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胚胎期中胚叶发育停滞有关。颅裂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类。隐性颅裂只有简单的颅骨缺损,较为罕见。显性颅裂则有颅内容物自颅骨缺损处呈囊样膨出,又称为囊性颅裂。隐性颅裂通常没有症状,大多患者在做头颅X线检查时
颅裂如何诊断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可以诊断颅裂。 1、体格检查 头部查体可见局部肿块,如果整个肿块有实质感,不透光,不能压缩,啼哭时肿块张力不变,考虑是脑膜脑囊状膨出。如果肿块只有针尖大小,肿块有狭蒂与头皮相连,透光、可稍压缩、啼哭时肿块张力改变,则考虑是脑膜膨出。 2、影像学检查 头颅X线检查可以发现颅骨
颅裂的病因是什么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颅裂是一种先天性的颅骨缺损,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 正常在妊娠数周后,外胚叶既有神经管形成,同时中胚叶会发育成骨、软骨、纤维组织等,大约在妊娠第四周末,胚胎的神经管会完全闭合。若胚胎期中胚叶发育停滞,会导致颅裂的发生,常与神经管闭合障碍同时出现。 部分病例系染色体畸变所致。若患儿
什么是小儿神经管畸形
胡茗 主任医师
苏州市立医院 三甲
神经管畸形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疾病,是胎儿在神经管闭合过程中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神经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以下是关于小儿神经管畸形的一些基本知识: 1.什么是小儿神经管畸形? 小儿神经管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主要包括无脑畸形、脊柱裂和脑膜膨出等。这些畸形通常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
颅裂的症状有哪些
周范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颅裂分为隐性颅裂和显性颅裂。隐性颅裂多无症状,显性颅裂会有囊性膨出包块、神经系统异常症状、邻近器官受压症状等。 1、囊性膨出包块 患儿出生即发现囊性肿块,好发于颅骨的中线部位,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膨出包块,触碰时会有波动感,哭闹时包块张力增高。 2、神经系统异常症状 轻者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重
颅裂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周范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颅裂的治疗方法有对症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对症治疗 高热患儿需卧床休息,采取物理方式降温,降低脑的耗氧量,防止发生惊厥。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可以静脉补液,同时做好液体出入量的记录。 2、药物治疗 并发脑膜炎出现颅内压增高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高热者可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