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偏高

发布于  2025-01-02

7058次浏览

肌酐偏高原因有多汗、休息不足、药物影响、肾脏疾病、其他疾病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治疗基础疾病、药物治疗、透析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原因

1.多汗

当人体多汗时,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导致血液浓缩,肾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引起肌酐升高。

2.休息不足

长期过度劳累、休息不好,也可能导致血肌酐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升高。这主要是由于身体疲劳导致肾脏代谢功能下降所致。

3.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对肾脏有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作用,会增加肌酐的产生或抑制肌酐的排泄。如非甾体抗炎药物、放射造影剂等,都可能引起肌酐升高。

4.肾脏疾病

肾脏是肌酐的主要排泄器官,如果患者存在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肾炎等疾病,导致肾脏功能受损,肌酐的排泄能力下降,会造成血肌酐水平升高。

5.其他疾病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肌酐偏高,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损伤肾脏的血管和组织结构,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对于多汗和休息不足造成的肌酐高,患者应多喝些,并保证充足的休息。药物影响造成的肌酐高,患者应遵医嘱停用药物或者调整药物用法、用量。

2.治疗基础疾病

如果肌酐偏高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则需要遵医嘱使用硝苯地平、美托洛尔、卡托普利等降压药或者使用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胰岛素等降糖药进行治疗,能够改善肾脏功能,从而降低肌酐水平。

3.药物治疗

对于因肾脏疾病导致的肌酐偏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可以使用环磷酰胺片、环孢素胶囊、硫唑嘌呤片等药物来改善症状,避免肾损伤加重。

4.透析治疗

对于肌酐升高较为严重的患者,透析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透析通过人工方式清除体内的废物和过多的液体,帮助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透析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肌酐水平,保护肾脏功能。

5.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严重的肾功能损害患者,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病情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肾移植手术,通过将健康的肾脏移植到患者体内,替代受损的肾脏功能,从而恢复正常的肌酐水平。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预防肌酐偏高和保护肾脏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般是指发生在患者肾小球部位的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中年,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可能与感染、免疫介导性炎症等原因有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肾病肌酐高不能吃什么水果
王暴魁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肾病肌酐高通常不能吃香蕉、火龙果、西瓜等水果。 1.香蕉 香蕉中含有较多的钾元素,患者的肌酐水平较高时,应该注意避免食用过多的香蕉,防止损伤肾脏组织,导致肾病加重。 2.火龙果 火龙果属于磷元素含量丰富的水果,肾病导致肌酐偏高时,患者不能食用较多的火龙果,以免影响肾脏的功能。 3.西瓜 西瓜中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患者患病期间不适合大量食用西瓜,以免使肾脏负担加重,使其出现肌酐水平持续升高的情况。
肌酐正常尿素氮偏高是肾病晚期吗
刘文军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肌酐正常、尿素氮偏高通常不是肾病晚期。 肾病晚期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并且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诱发尿毒症,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使肌酐积聚在体内,无法排出,引起肌酐偏高,所以肌酐正常、尿素氮偏高此时不属于肾病晚期。 若患者属于肾病晚期,则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休息,可以适当进行散步、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但不适合过度疲劳,在饮食方面需保持清淡。
尿蛋白肌酐高是怎么回事
严肃 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尿蛋白、肌酐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慢性间质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原因引起的。 1、生理性因素 如果进食大量肉类并且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出现尿蛋白、肌酐高的情况。通常适当休息、调整饮食习惯后即可恢复,不需要特殊治疗。 2、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管和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患者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会导致蛋白质、肌酐重吸收减少,造成尿蛋白、肌酐高。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会导致肾功能下降,使尿蛋白、肌酐偏高。
尿蛋白肌酐高是怎么回事
薄海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尿蛋白、肌酐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慢性间质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原因引起的。 1、生理性因素 如果进食大量肉类并且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出现尿蛋白、肌酐高的情况。通常适当休息、调整饮食习惯后即可恢复,不需要特殊治疗。 2、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管和间质病变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患者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会导致蛋白质、肌酐重吸收减少,造成尿蛋白、肌酐高。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会导致肾功能下降,使尿蛋白、肌酐偏高。
肌酐偏高的原因
王洪霞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肌酐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高蛋白饮食、水分摄入不足、药物性肾损伤、肾脏疾病因素等。 1.遗传因素 一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遗传性共济失调-肌阵挛综合征等,可能导致肌肉组织损伤或代谢异常,从而影响肌酐的代谢和排泄,使血肌酐水平升高。这类疾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 2.高蛋白饮食 长期大量摄入肉类、海鲜、蛋类等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肌肉代谢产生的肌酐量,进而可能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这是因为肌酐是肌肉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肌肉代谢负担,从而间接影响肌酐水平。 3.水分摄入不足 体内水分缺失,如饮水量减少、大量出汗、腹泻等,会导致血液浓缩,进而使血肌酐浓度相对升高。此外,过度劳累、剧烈运动等也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肌酐排泄减少,从而引发血肌酐偏高。 4.药物性肾损伤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类药物(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大观霉素等)、抗肿瘤类药物(顺铂、多西紫杉醇、顺铂等),都可能对肾脏造成损伤,影响肾脏对肌酐的排泄功能,从而导致血肌酐水平升高。 5.肾脏疾病 肾脏疾病是肌酐偏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各种肾脏疾病,如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都会导致肾功能受损,进而影响肾脏对肌酐的滤过和排泄功能,使血肌酐水平升高。此外,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严重肾脏疾病也会导致血肌酐显著升高。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肌酐偏高的情况。
喝黄芪水降肌酐吗
卫兰香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喝黄芪水一般不能降肌酐。 肌酐是肌肉产生能量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化合物,肌酐偏高可能剧烈运动、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素引起的。而黄芪水并不能去除上述病因,因此无法起到降肌酐的作用。肌酐高的患者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而后做针对性处理。 肌酐高的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饮食上要限制钠、钾、磷的摄入,防止加重肾脏负担。
肌酐
王洪霞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肌酐是肌肉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 肌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类型,其中内源性肌酐是体内肌肉组织代谢的直接产物,而外源性肌酐则来源于肉类食物在体内的代谢。每20克肌肉代谢大约可以产生1毫克肌酐,这些肌酐主要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排出体外。在临床上,肌酐,特别是血肌酐,常被用作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血肌酐的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这主要依赖于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当肾脏功能受损时,肌酐的排泄受到阻碍,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因此,血肌酐的升高往往提示着肾功能的下降或受损。 肌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营养和运动状态。例如,体力劳动者、健身人群和运动员等人群由于肌肉活动量大,其血肌酐水平可能相对较高。而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肌肉萎缩和肌肉活动减少,其血肌酐水平则可能较低。血肌酐的正常范围在不同人群中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性的正常范围在62106μmol/L之间,而女性则在4480μmol/L之间。当血肌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应警惕肾功能受损的可能性,并进一步检查以确定病因。
尿酸下降会引起血肌酐降低吗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尿酸下降是否会引起血肌酐降低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血肌酐是衡量肾功能的指标之一。对于痛风性肾病患者如果尿酸水平下降,则提示肾功能开始恢复,此时血肌酐水平也会随之下降。但对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原因引起的血肌酐偏高患者,则不会随尿酸水平下降而下降。 尿酸或血肌酐水平异常的患者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而后做针对性处理。饮食上需限制高钠、高钾、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防止加重肾脏负担。
喝黄芪水降肌酐吗
田鲜美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喝黄芪水一般不能降肌酐。 肌酐是肌肉产生能量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化合物,肌酐偏高可能剧烈运动、肾小球肾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素引起的。而黄芪水并不能去除上述病因,因此无法起到降肌酐的作用。肌酐高的患者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而后做针对性处理。 肌酐高的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饮食上要限制钠、钾、磷的摄入,防止加重肾脏负担。
脸突然肿了是什么原因?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脸突然肿了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1.过敏反应 食物、药物、化妆品、昆虫叮咬等过敏原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引起脸部肿胀。 症状还可能包括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 2.感染 脸部皮肤感染、牙龈炎、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导致脸部肿胀。 感染还可能伴有发热、疼痛等其他症状。 3.口腔问题 智齿冠周炎、口腔溃疡等口腔问题可能引起脸部肿胀。 口腔内的感染可能扩散到周围组织。 4.血管性疾病 血管炎、静脉血栓等血管性疾病可能导致脸部血管炎症和肿胀。 可能伴有皮肤变色、疼痛等症状。 5.肾脏疾病 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脸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水肿。 可能伴有尿液异常、疲劳等症状。 6.心脏疾病 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问题,引起脸部和身体其他部位的水肿。 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7.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失调疾病可能导致水肿,包括脸部肿胀。 可能伴有其他代谢异常的症状。 8.其他原因 外伤、面部神经病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脸部肿胀。 需要注意的是,脸部肿胀可能是严重疾病的症状,因此如果脸部肿胀持续不消退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询问病史,并可能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具体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在等待就医期间,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护肤品,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肿胀部位。同时,应注意观察症状的变化,如肿胀加重、出现疼痛、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脸部肿胀可能需要特别关注。他们可能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总之,脸部肿胀可能是多种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进行治疗。在等待就医期间,应注意观察症状的变化,并避免自行用药或采取不当的处理方法。
血清肌酐偏高是怎么回事
张洪霞 副主任技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三甲
血肌酐是人体肌肉代谢的终产物,血肌酐是通过肾小球滤过尿,然后从尿中排泄出来的。因此根据原理来说,肾脏损害,肌酐就会出现增高的情况。但是肾脏有强大的代谢能力,所以如果肾脏只是轻度的损伤,肌酐并不会明显增高。当肾功能损害50%以上时,血肌酐才会明显增高。因此肌酐一般不作为肾脏早期信号的指标,而用于肾衰的和透析的指标。肌酐如果轻度的增高,可能是肾功能不全的代偿期;如果中度的增高可能是肾衰的失代偿期;如果增高特别明显是中重度增高,则可能是尿毒症。
肌酐偏高是肾炎吗
夏志银 主任医师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肌酐增高并不一定是肾炎。很多患者有血肌酐的升高,但是并没有肾炎。肌酐增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肾脏功能损害,但这种损伤并不一定是肾炎导致,有可能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肾脏功能损伤。但是肾炎的确有可能会因为肾脏功能损伤出现肌酐偏高的情况。所以肌酐高的患者需要及时做进一步检查,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血肌酐升高。
肌酐偏高是怎么回事
高晖 副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甲
血肌酐的水平代表患者肾脏的状况。以前临床上血肌酐统一定为110μmol/L,此时如果患者血肌酐水平超过110μmol/L,则考虑肾脏功能异常。目前随着各种计算公式的出现,血肌酐的水平比较精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即很多患者临床上七十、八十的血肌酐的水平则提示已经超标,此时往往引起患者不必要的负担,根据临床上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七十、八十的肌酐水平并不代表患者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或者肾衰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肌酐偏高禁吃什么食物
徐晓霞 副主任医师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肌酐偏高患者饮食禁忌主要有以下方面:一、不可吃含钠盐较高过咸的食物,以避免加重肾脏的负担,如腌制食品中的咸肉、腊肠、咸菜等。二、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油炸、油腻的食物及烟酒。三、不能吃含磷高的食物,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并发症。四、尽量减少吃豆制品,如豆腐干、豆腐、豆皮等。五、避免高蛋白饮食,需要优质低蛋白饮食,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如猪肉、鸡肉、牛奶、青菜等。
肌酐偏高饮食注意什么
徐晓霞 副主任医师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甲
肌酐偏高患者饮食要注意以下方面:一、不能吃含钠盐较高的食物,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如腌制食品中的咸肉、腊肉、咸菜等。二、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或油炸油腻食物、戒烟戒酒。三、不能吃含磷高的食物,也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其他疾病症状,如菠菜等。四、尽量减少吃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等。五、选择优质蛋白食物及新鲜的蔬菜水果,如猪肉、鸡肉、牛肉、牛奶、青菜、番茄等。
肌酐偏高会自愈吗
许鹏 副主任医师
宜春市人民医院 三甲
血肌酐偏高,有可能会自己恢复。通过注意休息,低嘌呤、低钠、低脂饮食。同时不要熬夜,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护肾脏的药物,肌酐可以恢复到正常。如果肌酐进行性升高,需要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控制肌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