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2162次浏览
10种情况不能打疫苗的说法过于绝对,不能打疫苗的情况较多,常见的包括发热或急性疾病、对疫苗成分过敏、慢性疾病急性发病期、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缺陷病等。
1.发热或急性疾病
发热期间或患有急性疾病,如流感、急性肠胃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的患者不宜接种疫苗。急性疾病期间,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应激状态,接种疫苗可能加重疾病症状或影响疫苗效果。
2.对疫苗成分过敏
对疫苗中的活性成分、非活性成分或生产疫苗过程中使用的物质存在过敏的人群,或曾接种同类疫苗出现过敏反应者,不可接种疫苗。过敏体质者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荨麻疹等,甚至危及生命。
3.慢性疾病急性发病期
如慢性肝炎急性发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慢性疾病在急性发病期时,不宜接种疫苗。慢性疾病急性发病期,患者的免疫系统需要集中力量应对原发病,此时接种疫苗可能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病情加重或疫苗效果减弱。
4.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患有不可控制的癫痫、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可能诱发或加重神经系统症状,如抽搐、意识障碍等。
5.免疫缺陷病
患有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甲状腺炎等免疫缺陷病的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不宜接种疫苗。免疫缺陷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无法产生足够的抗体应答,因此接种疫苗后可能无法形成有效的保护作用。
在接种疫苗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防疫站工作人员,详细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对于存在上述禁忌情况的人群,应暂缓接种或避免接种相应疫苗。同时,在接种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自身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