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6401次浏览
感觉统合失调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孕期因素、生产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感觉统合失调中占据一定比例,特别是家族中有人曾患神经症或精神疾病的情况下,遗传几率较高。
2.孕期因素
孕期中的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如先兆流产、营养不良、孕妇不良生活习惯、胎位不正、孕期用药不当或情绪波动大等。
3.生产因素
剖宫产、早产或晚产、生产时间过长、生产时新生儿窒息或缺氧等情况也可能引起感觉统合失调。
4.教育因素
如情感爱护不足、物质上宽松但精神上苛刻、过早进行认知教育、不了解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等,都可能导致感觉统合失调。
5.家庭因素
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不和谐氛围会增加孩子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的风险。家庭成员之间应团结友爱,为孩子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感觉统合失调可通过营养支持治疗、运动疗法、行为疗法、感统训练、中药调理等方式治疗。
1.营养支持治疗
调整饮食结构,适量吃苹果、吓人、鱼肉、猪肉、菠菜等食物,补充必要营养素以辅助神经系统功能优化,对于改善由营养缺乏引起的轻微认知障碍有积极影响。
2.运动疗法
借助各种身体活动如瑜伽、平衡板训练、慢跑等促进神经发育及协调能力提升,适合增强体质同时改善因运动不足导致的相关不适症状。
3.行为疗法
通过正面强化、塑造和惩罚等手段来改变患者的行为模式,适用于纠正不良习惯或社交障碍等问题。
4.感统训练
利用感官输入设备和活动对大脑处理感官信息的方式进行调节和改善,针对提高注意力、减少过度活跃或焦虑等情况有益。如前庭平衡训练、协调能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
5.中药调理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选用草药配方,如龙骨、磁石等,以平抑异常脑电波,可用于缓解特定类型的感觉统合失调所伴随的情绪不稳或睡眠障碍。
感觉统合失调发生后,需要及时就医,家长和教育者也应关注患者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