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8271次浏览
婴幼儿脱肛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下移位。脱肛轻症可以自愈,但长期脱垂可能会导致局部感染,引发肛周脓肿、肛瘘等疾病。以下是婴幼儿脱肛的主要原因:
1.先天发育不良:婴幼儿骶骨弯曲度较正常浅,直肠呈垂直状,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容易向下移位。
2.营养不良:婴幼儿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中气不足,不能固摄,导致肛管直肠脱垂。
3.便秘:婴幼儿便秘时,排便过于用力,可使直肠黏膜经肛管脱出,长期便秘或腹泻会导致肛管直肠黏膜充血、水肿,容易脱出。
4.气血不足:中医认为,脱肛是由于气血不足,中气下陷所致。
5.内痔:内痔经常脱出,逐渐变松,也可能是导致脱肛的原因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病因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发现婴幼儿有脱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