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8
6091次浏览
尿毒症通常与肾小球肾炎、肾小动脉硬化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损害、狼疮性肾炎等原因有关。
1、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机体免疫所参与的疾病,其发病机理是抗原、抗体产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着到肾脏表面而形成炎症。若肾小球肾炎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病情可能逐渐恶化,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吸收功能受损,大量蛋白质、水分、电解质等在尿液中排出,加速肾功能的丧失,最终进展为尿毒症。
2、肾小动脉硬化症
肾小动脉硬化症容易影响肾部血流,导致肾脏长期缺血。缺血状态下,肾脏细胞受损,肾功能逐渐下降,最终可能出现肾衰竭或尿毒症。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肾脏疾病,其病理机制包括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肾小管吸收功能下降、肾小管分泌功能减弱等。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肾小球滤过率持续下降,体内毒素和代谢废物累积,导致肾功能逐渐衰竭,从而导致尿毒症的出现。
4、高血压性肾损害
长期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肾小球受损和硬化。肾小球硬化后,其滤过率逐渐下降,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无法通过肾脏有效排出,导致肾功能下降,最终出现尿毒症的症状。
5、狼疮性肾炎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的表现,会导致肾小球逐渐的硬化,如果患者疾病反复发作或治疗延误,肾小球硬化程度加重,肾脏的滤过功能变差,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因此,在预防和治疗尿毒症时,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以延缓肾功能的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