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8
4805次浏览
小儿肠炎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肠道炎症性疾病。
小儿肠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寄生虫感染以及饮食不当、腹部着凉等非感染因素。感染性因素往往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儿童群体中容易造成流行。患儿通常会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或呈水样,可伴有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对患儿的健康造成威胁。
医生一般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大便常规及培养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对于病情复杂或严重的患儿,可能还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腹部超声等。
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对症治疗方面,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根据患儿情况选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对因治疗则根据感染的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同时,要注意患儿的饮食管理,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预防小儿肠炎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等。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冷食物。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要合理喂养,增强儿童的免疫力。
小儿肠炎是儿童常见疾病,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重视,及时诊断和治疗,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