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7
9698次浏览
牙龈肿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通常由以下原因引起:
1、口腔卫生不良
如果不经常刷牙、使用牙线或清洁口腔不彻底,食物残渣、软垢和菌斑会在牙龈边缘堆积,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龈肿胀。这些堆积物为细菌提供了滋生的环境,细菌感染可引起牙龈的红肿、出血和疼痛。
2、牙结石刺激
长期积累的菌斑和软垢会逐渐矿化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不仅会压迫牙龈,还会刺激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和肿胀。牙结石通常难以通过日常口腔清洁去除,需要专业的洁治来清除。
3、牙周病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牙龈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牙周炎,导致牙龈肿胀、退缩,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牙周病与细菌感染、遗传、免疫系统功能等因素有关。
4、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癫痫药、钙通道阻滞剂和免疫抑制剂等,可能会引起牙龈增生,导致牙龈肿胀。这种情况通常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出现,停药或更换药物后可能会有所改善。
5、内分泌因素
在青春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从而引起牙龈肿胀。例如,妊娠期牙龈炎较为常见,通常在分娩后会逐渐缓解。
6、其他原因
牙龈外伤、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牙龈肿胀。
当出现牙龈肿胀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坚持每天早晚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彻底清洁口腔,去除食物残渣和菌斑。
2、及时就医
如果牙龈肿胀持续不缓解或伴有疼痛、出血等症状,应尽快去口腔医院或诊所就诊,进行口腔检查和诊断。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洁治、刮治等治疗,以去除牙结石和菌斑,控制炎症。
3、调整药物
如果牙龈肿胀是由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4、控制基础疾病
如果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水平,以利于牙龈肿胀的恢复。
5、避免刺激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用患侧咀嚼,以免加重牙龈肿胀。
如果对牙龈肿胀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口腔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