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2007次浏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可能与不良饮食习惯、消化液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对症治疗等。
一、病因
1、不良的饮食习惯
比如长期食用粗糙、高钠盐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大量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破损、糜烂,从而引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2、消化液反流
比如胆汁、胰液、肠液等,大量反流至胃部,会侵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损伤,也会出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情况。
3、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直接种植于胃黏膜,种植后分泌的毒素容易作用于上皮细胞,损伤胃黏膜屏障,从而导致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平时应合理搭配膳食,避免偏食或挑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腌制、油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对病情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2、病因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可遵医嘱采取四联方案进行治疗,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2种抗生素+1种铋剂,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果胶铋等,能够起到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
3、对症治疗
胃黏膜糜烂较为明显或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铝碳酸镁、硫糖铝、氢氧化铝等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