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3
1530次浏览
胃、十二指肠溃疡统称为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一、原因
1、Hp感染
Hp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这是由于Hp感染后,会产生出代谢产物尿素酶,尿素酶水解为氨,使患者的肌细胞不断分泌出胃泌素,增加胃酸分泌,导致患者胃肠道黏膜屏障遭到破坏,产生消化性溃疡。
2、胃酸分泌过多
当机体胃酸分泌过多后,一方面胃酸本身对机体胃黏膜组织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另一方面胃酸能够激活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会增加对胃黏膜的损伤,长此以往可能会诱发消化性溃疡。
3、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由于非甾体抗炎药会导致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削弱患者胃肠黏膜屏障的防御作用,而且还会使细胞酸化,损伤细胞膜,从而增加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
二、治疗
1、一般治疗
消化性溃疡发作期时,患者应当避免食用咖啡、浓茶、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使胃酸分泌增加,加重病情。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清淡饮食等,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2、药物治疗
消化性溃疡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保护胃黏膜屏障的药物,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果胶铋、铝碳酸镁等,能够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减轻不适感。
对于存在Hp感染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根治Hp治疗,一般采用三联或者四联疗法,常用药物有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可以起到较强的抗菌作用,控制感染。
3、手术治疗
对于难治性溃疡、大量或是反复出血经药物治疗及内镜治疗无效、急性穿孔等情况的患者,应进行外科手术,将溃疡处切除,防止复发或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