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5402次浏览
乙状结肠炎的病因包括免疫失衡、遗传、环境等,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病因
1、免疫失衡
由于Th1、Th2以及Th17炎症通路激活,导致IL-1、IL-2、IL-4等炎症因子分泌增多,进而破坏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从而诱发乙状结肠炎。
2、遗传
乙状结肠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或双方均患有乙状结肠炎时,其后代患病几率明显高于普通人。
3、环境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体接触致病菌的次数减少,肠黏膜在接触病原体时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耐受,使肠道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调节,从而引发乙状结肠炎。
二、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炎症活动期患者应注意充分休息,以半流质食物为主,比如米粥、菜汤、面条等,注意饮食卫生,减轻肠道负担,有助于缓解病情。
2、药物治疗
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起到缓解腹痛等不适症状的作用;激素治疗不佳的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硫唑嘌呤、巯嘌呤、甲氨蝶呤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起到缓解胃肠反应的作用。
3、手术治疗
出现大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的患者,可采取乙状结肠切除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