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7
7018次浏览
宝宝疝气是指宝宝身体某个部位的器官或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常见类型有腹股沟疝和脐疝。腹股沟疝较为常见,多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当宝宝哭闹、站立或用力时突出,安静或平卧时可回纳;脐疝则主要出现在肚脐部位,通常是由于脐环未闭合所致。
腹股沟疝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嵌顿等严重并发症。脐疝一般随着宝宝生长发育,多数可在一岁内自愈,但如果直径较大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也需要密切关注。
宝宝疝气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腹壁发育不完善、先天性鞘状突未闭、腹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宝宝腹壁相对薄弱,在部分因素影响下,如长期哭闹、咳嗽、便秘等导致腹内压升高,就容易诱发疝气。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能否回纳等,结合触摸等检查,一般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能会借助超声等检查手段辅助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较小的、可能自愈的疝气可先观察等待;对于部分特殊情况如嵌顿等,需紧急处理进行手法复位或手术。手术是根治疝气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对于不能自愈或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的情况。注意观察疝气是否经常突出、是否能回纳、有无疼痛等表现,同时尽量避免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如减少宝宝哭闹、预防感冒咳嗽等。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