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8
3278次浏览
婴儿疝气是指婴儿体内的某个脏器或组织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常见类型有腹股沟疝和脐疝。腹股沟疝较为常见,多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当婴儿哭闹、用力等腹压增加时出现,安静或平卧时可回纳。脐疝则主要出现在肚脐部位,一般随着婴儿生长发育可能逐渐自愈。
腹股沟疝通常是由于鞘状突未闭合引起,腹腔内的脏器如小肠等通过这个通道突出。而脐疝是因为婴儿脐部的腹壁肌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当腹压增加时,腹腔内容物通过薄弱处突出形成。
婴儿可能会因疝气出现疼痛、哭闹等表现,若疝气发生嵌顿,可能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疝气的存在可能让婴儿感到不舒服,尤其在疝块突出时。而嵌顿是一种紧急情况,突出的脏器不能及时回纳,长时间嵌顿会影响该脏器的血液供应,导致严重后果。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和触摸疝块的部位、大小、能否回纳等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结合超声等检查。
典型的疝气症状通常比较明显,医生根据经验和检查可以做出初步诊断。超声等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疝的具体情况,帮助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包括观察等待、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较小且可能自愈的脐疝可先观察;腹股沟疝如果不能自愈或出现嵌顿等情况,多需手术治疗。
部分脐疝在婴儿生长过程中会自然闭合,所以可以先密切观察。但腹股沟疝自愈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手术目的是修复缺损或薄弱区域,防止疝气再次发生。
家长需密切关注婴儿情况。平时要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疝气突出、是否能回纳等,避免让婴儿过度哭闹、用力等增加腹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