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1442次浏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是指胃黏膜存在慢性炎症但没有发生萎缩改变,同时伴有胆汁反流至胃内的情况。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表明胃黏膜存在炎症反应,但胃黏膜的腺体尚未出现萎缩。炎症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如不良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精神压力等。这种炎症可导致上腹部不适、疼痛、胀满、反酸、烧心等症状。
正常情况下,胆汁应该从肝脏分泌后进入肠道,帮助消化脂肪类食物。但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的蠕动功能异常时,胆汁可能会逆流进入胃内。胆汁中的胆盐等成分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胃黏膜炎症、糜烂甚至溃疡,加重胃部不适症状,如口苦、恶心、呕吐等。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胆汁反流常常相互作用。胃炎可能影响胃的正常功能,导致胆汁反流更容易发生;而胆汁反流又会进一步加重胃炎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在治疗上需要同时针对胃炎和胆汁反流进行综合治疗,以改善症状和促进胃黏膜的修复。
对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的患者,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等。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如内镜检查、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等,以制定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