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8
8209次浏览
低血压可能与生理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过敏、消化道出血等病理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生理因素
部分健康人由于遗传因素或体型瘦弱,会出现生理性低血压,通常不会出现明显不适症状。
生理性低血压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通常不需要采取特殊治疗,平时注意保证均衡饮食和适当锻炼即可。
二、病理因素
1、过敏
可能与接触或摄入花粉、尘螨、鸡蛋、牛奶等过敏原有关,可导致血管扩张,使血液重新分布,从而引起低血压。
应尽快寻找并避免过敏原,同时,还需要保持室内清洁、卫生,以减少过敏原残留,有助于病情改善。过敏反应较明显时,可以遵医嘱使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进行治疗,起到抗过敏的作用。
2、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是发生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出血,因机体长期处于慢性失血或营养不良状态,使血液的容量降低,可导致低血压。
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粥、南瓜粥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减轻胃肠刺激和负担,有助于缓解出血。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硫糖铝等药物进行治疗,起到抑制胃酸分泌、保持消化道黏膜的作用;血压水平过低时,可以遵医嘱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盐酸多巴胺等升压药进行治疗,起到升高血压的作用。出血量较大、保守治疗难以起效时,可以考虑采取手术治疗,比如内镜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