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1-02

7165次浏览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有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等。

1.头晕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发作时,可能会造成患者血压下降,脑组织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其出现头晕的症状。

2.乏力

患者患有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时,可引起血压调节异常,导致全身血液灌注不足,易出现乏力的症状,可自行好转。

3.视物模糊

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时,可能会造成视神经缺血、缺氧,影响视神经的功能,此时则会出现视物模糊的症状。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指患者神经系统出现病变后,快速站立时出现血压明显下降的一种临床表现。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是什么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指患者神经系统出现病变后,快速站立时出现血压明显下降的一种临床表现。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好发于老年人。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原发性自主神经衰竭、帕金森病、糖尿病、脊髓损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原因造成的。患者发生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眩晕、视物不清、疲劳、恶心、头痛等不适症状。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导致晕厥后摔倒时,可使其出现骨折的情况。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该如何预防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预防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方法有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维持脑血管健康、提高安全意识等。 1.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人体患有帕金森病、糖尿病等疾病时,应该尽快到正规的医院治疗相关疾病,减轻神经病变,预防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 2.维持脑血管健康 人体平时可以适当进行游泳、慢跑等运动,增强脂肪消耗,少吃肥肉、猪板油等食物,维持脑血管健康,降低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 3.提高安全意识 人体日常生活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出现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意外,以防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该如何治疗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平时需要注意避免快速转变体位,睡觉时,可以保持头高足低位,尽量不要用力排便或剧烈咳嗽,防止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急性发作。 2.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引发本病时,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规定使用盐酸司来吉兰片、甲磺酸雷沙吉兰片、维生素E软胶囊等药物,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避免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加重。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就医指征是什么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站立时,频繁出现眩晕、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时,应警惕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发生,需要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2.病情加重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患者经常出现晕厥的情况时,应该立刻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减轻神经损伤。 3.引起并发症 患者晕厥后摔倒,导致身体各部位的骨组织出现骨折的表现时,应当立即就医治疗,促进断裂的骨组织愈合,改善骨组织的功能。
如何治疗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 1、一般治疗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可能是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的,建议患者在生活中应当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同时注意调整身体姿势,避免突然站立,可减少病情发作次数。同时,患者还应当保证营养摄入的均衡,适度进行运动锻炼等,有助于增强体质。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能够增加外周动、静脉阻力,进而升高血压,改善疾病。
低血压和低血糖区别
孙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甲
低血压和低血糖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等。 1、病因不同 原发性低血压和形体过于瘦弱、遗传有关,继发性低血压和感染、大出血、甲状腺功能异常、营养缺乏等多种原因有关。女性妊娠、体位改变也可能会引起生理性低血压;低血糖主要是由于糖分摄入不足、生成不足、消耗过多或转化过多等原因造成的。 2、症状不同 低血压患者可见头晕、视野模糊、恶心、易疲劳、怕冷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晕厥现象;低血糖患者常见乏力、肢体震颤、出汗、心悸、焦虑、头晕、恶心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见性格改变、失眠多梦、生长发育迟缓等现象。 3、治疗方法不同 低血压 3、治疗方式不同 低血压患者可给予氟氢可的松片、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盐酸米多君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治疗,升高血压、维持血容量;低血糖患者轻症可进食高糖食物,如果服用后15分钟血糖没有明显上升,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抑制胰岛素释放,或使用注射用生物合成胰高血糖素治疗,升高血糖。如果是由于胰岛素瘤引起的,需要及时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
低血糖和低血压的症状有哪些
郗瑞席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低血糖和低血压是两种不同的生理状况,它们的症状可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特点。低血糖,即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其常见症状如下: 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这是由于低血糖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的相应症状。 2、脑功能障碍症状 如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嗜睡、步态不稳等。严重低血糖时,还可能出现幻觉、躁动、行为异常,甚至昏迷等。 低血压,即血压低于正常水平,其常见症状如下: 1、头晕 低血压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产生头晕的症状。 2、视野模糊 低血压也可能影响视力,导致视野变得模糊。 3、恶心 低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的症状,尤其是在站立或行走时。 4、疲劳 低血压患者可能会感到异常疲劳,尤其是在进行体力活动时。 5、注意力不集中 低血压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认知能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6、晕厥 严重低血压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的症状。
正常人手指甲颜色?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正常人手指甲颜色应该是红润、光滑、有光泽的,呈现出自然的淡粉色。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分点解答: 1.红润:正常人的手指甲应该呈现出自然的淡粉色,这是由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所导致的。如果指甲颜色苍白,可能是贫血或血液循环不良的表现。 2.光滑:手指甲表面应该是光滑的,没有明显的凹陷或凸起。如果指甲表面出现凹陷或凸起,可能是指甲营养不良、真菌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的迹象。 3.有光泽:正常人的手指甲应该有一定的光泽,这是由于指甲表面的角质层健康所导致的。如果指甲失去光泽,可能是指甲干燥、营养不良或其他健康问题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手指甲的颜色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季节、年龄、健康状况等。在某些情况下,手指甲的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健康问题。如果您对手指甲的颜色或其他方面有任何疑虑,最好咨询医生或皮肤科医生的意见。此外,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手指甲颜色的变化可能是健康问题的早期信号,因此需要更加关注手指甲的健康状况,并定期进行体检。
二甲双胍缓释片副作用?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常见的降血糖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以下是关于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一些信息: 一、功效与作用 二甲双胍缓释片主要通过抑制肝脏糖原异生,增加葡萄糖利用及胰岛素敏感性来降低血糖。此外,它还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如降低体重、血压和改善血脂等。 二、使用禁忌 1.对盐酸二甲双胍过敏者禁用。 2.肾功能不全者、心力衰竭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的患者禁用。 3.酗酒者、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未纠正者禁用。 三、使用方法 1.口服,餐时或餐后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 2.开始用量通常为一次500mg,一日1次,以后根据血糖和尿糖情况调整剂量,一般每日1g到2g,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55g。 3.由于其长效特点,一般不建议掰开服用。 四、识别技巧 1.查看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开头表示化学药品,Z表示中药,S表示生物制品等。 2.注意药品的规格和剂型:二甲双胍缓释片一般有500mg和1000mg两种规格,剂型为片剂。 3.查看药品的有效期和储存条件:药品有效期一般为24个月,储存条件一般为阴凉干燥处。 五、副作用/食用禁忌/禁忌人群 1.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头痛、乏力、皮疹等。 2.由于二甲双胍主要经肾脏排泄,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可能会积聚,导致乳酸酸中毒。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肾功能。 3.维生素B12缺乏的患者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能会加重缺乏,导致贫血。因此,建议在使用过程中定期监测维生素B12水平。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六、风险提示 1.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引起乳酸酸中毒。 2.同时使用某些药物,如碘造影剂、甲氧氯普胺等,可能会增强二甲双胍的降血糖作用,导致低血糖。 3.在进行造影检查或手术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二甲双胍,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二甲双胍缓释片是一种有效的降糖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其禁忌证和副作用。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血糖和肾功能等指标。如果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头发晕是怎么回事?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引起头晕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1.低血压:低血压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 2.低血糖:低血糖会导致血糖水平过低,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引起头晕。 3.贫血:贫血会导致血液中的氧气输送不足,也会引起头晕。 4.耳部问题:耳部疾病如中耳炎、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可能会影响平衡感,导致头晕。 5.颈椎病:颈椎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血液循环,导致头晕。 6.神经系统问题:如脑供血不足、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以及神经炎等,都可能引起头晕。 7.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头晕的副作用。 8.心理因素:焦虑、紧张、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头晕。 9.其他原因:如长时间站立、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高温环境等,也可能引起头晕。 如果头晕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耳鸣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确定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等,头晕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先兆,更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总之,头晕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果头晕症状频繁出现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也有助于预防头晕的发生。
体位性低血压
于昆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当患者在仰卧位测量血压后,突然变成站立后测得的血压比之前收缩压低20毫米汞柱,或者是舒张压比之前低十毫米汞柱的时候,可以诊断患者为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会有头晕、视力模糊、四肢乏力、站立不稳等不适症,一般经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
低血压
张进鹏 副主任医师
河源市人民医院 三甲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通常低血压病人会有头晕、黑朦、晕厥、胸闷、心悸、乏力、少尿甚至休克等症状。因此,出现低血压需完善血常规、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血糖、尿糖等检查协助诊断。治疗上,应该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停用药物等病因治疗。
低血压
张月美 主任医师
济宁市中医院 三甲
低血压是指在平静状态下进行血压测量,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临床上诊断为低血压。还需要结合病史,病人的临床症状综合分析。低血压有生理原因,也有病理因素。生理性低血压通过饮食结构调理、调理生活规律,不需要应用药物治疗。病理性低血压,就需要治疗导致低血压的疾病,必要时需要升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