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房早什么意思

发布于  2025-01-02

8256次浏览

心电图房早是指心电图显示房性期前收缩,表示患者早于基础心律而提前出现房性异位搏动。

心电图显示房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各个年龄段的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但是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除此之外,若使用奎尼丁、洋地黄、肾上腺素等药物或出现电解质紊乱,也会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明显心悸胸闷、运动后劳累等表现。

一般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患者不需要治疗,但是如果频繁发作或伴有明显症状,则需及时就医治疗。

本内容不能作为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了解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引起的一种缺血性心脏病。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什么是心房性早搏
朱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心脏性早搏又称为房性期前收缩,是指早于基础心律而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搏动。 房性期前收缩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比如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也有部分房性期前收缩见于正常人,比如正常人在大量喝酒以及精神过度紧张后,可出现这种现象。 患者因疾病出现房性期前收缩,应积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以提高预后。平时还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频发房性早搏会自愈吗
朱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房性早搏一般指房性期前收缩,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是否会自愈,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是因过度劳累、长期吸烟、饮酒、喝浓茶等原因所致,在平时注意休息,合理饮食,使上述病因逐渐消失,通常可以自愈。但若是由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上述病因不会自行消失,所以不能自愈。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心房颤动。
频发房性早搏能自愈吗
朱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频发房性早搏能否自愈,需要分情况判断,具体如下: 如果是由于经常失眠、休息不足、精神焦虑、过度紧张等生理性原因引起的频发房性早搏,在去除频发房性早搏是可以自愈的。如果是由于器质性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等疾病引起的频发房性早搏,一般不能自愈。 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心内科就诊,明确频发房性早搏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房性早搏未下传是什么意思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房性早搏未下传是一种心律失常的表现,指的是心房提前收缩,但未能传导至心室,导致心室跳动延迟或漏搏。下面将为你具体分析这一现象。 1.房性早搏未下传的原因 房性早搏未下传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心脏结构异常:如心房肥大、心房梗死等,可能影响心房的正常传导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衡,如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或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可能导致房性早搏的发生。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可能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导致房性早搏未下传。 其他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心脏负荷过重、缺氧等,也可能诱发房性早搏未下传。 2.房性早搏未下传的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房性早搏未下传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心悸、心跳漏搏感、头晕等不适。如果房性早搏频繁发生或伴有其他心脏疾病,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症状。 3.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方法来诊断房性早搏未下传: 心电图检查:这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房性早搏及传导情况。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更全面地了解心律失常的情况。 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 4.治疗方法 治疗房性早搏未下传的方法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潜在的心脏疾病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有助于改善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明显或存在心脏疾病,医生可能会开具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早搏的发生。 导管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特定适应证的患者,导管消融术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5.注意事项 对于房性早搏未下传的患者,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心电图或其他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避免诱因:尽量避免吸烟、饮酒、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 告知医生:在就诊时,应告知医生自己的心律失常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房性早搏未下传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但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如果症状明显或伴有其他心脏疾病,应及时就医,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对于心律失常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频发房性早搏是什么意思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频发房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房过早搏动频繁发生,超过正常范围。以下是关于频发房性早搏的一些信息: 1.症状 大多数人没有明显症状,但有些人可能会感到心悸、心跳漏搏或心跳不齐。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 2.原因 频发房性早搏的原因可能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精神压力等有关。 某些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也可能导致频发房性早搏。 3.检查 医生通常会进行心电图检查来诊断频发房性早搏。 可能还会建议进行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治疗 治疗方法取决于早搏的严重程度、症状以及潜在的健康问题。 对于无明显症状且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早搏,通常不需要治疗,医生可能会建议观察和改变生活方式。 对于有明显症状或潜在健康问题的患者,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导管消融等。 5.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频发房性早搏很重要。 建议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咖啡因摄入、保持充足的睡眠、减轻压力、适度运动等。 6.注意事项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心电图。 如果出现严重的症状或心律失常加重,应及时就医。 在服用药物期间,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总之,频发房性早搏虽然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但通常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适当的治疗来控制。如果对早搏有疑虑或担忧,应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患有其他疾病的人,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房性早搏24小时多少次为正常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房性早搏24小时多少次为正常? 一般情况下,房性早搏24小时<100次为正常。如果房性早搏24小时≥100次,则属于频发房性早搏,可能会引起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房性早搏的次数并不是判断是否正常的唯一标准,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心脏结构和功能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对于频发房性早搏或伴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Holter等,以了解心脏的整体情况。 此外,一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房性早搏的发生或增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咖啡因摄入、某些药物的使用等。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 对于房性早搏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症状。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如心脏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可根据症状选择药物治疗或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房性早搏的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变化。 总之,房性早搏的正常次数因人而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果对房性早搏的情况有疑虑,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专业的建议和治疗。
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区别是什么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的区别主要在于早搏的起源部位不同,以下是它们的详细区别: 1.起源部位: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 2.QRS波形态:室性早搏的QRS波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大于0.12秒;房性早搏的QRS波形态多正常,时限小于0.12秒。 3.是否下传:室性早搏的QRS波通常会下传心室,引起心室收缩;房性早搏的P'波后不一定有QRS波,即使有QRS波,也可能因传导阻滞等原因而不能下传心室。 4.代偿间歇:室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多为完全性;房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多为不完全性。 5.临床意义: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较大,可能与心肌病、心肌梗死等疾病有关;房性早搏的临床意义相对较小,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提示心房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早搏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果出现早搏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明确早搏的类型和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此外,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早搏的治疗可能需要更加谨慎,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窦性心律房性早搏二联律是什么意思
周国栋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窦性心律房性早搏二联律是指在正常的窦性心律下,心脏周期性地出现两次房性早搏。 窦性心律是指由窦房结产生的正常心律,是心脏自主搏动的一种。而房性早搏是指心脏房室交界区或房室束发出的早期搏动。当窦性心律和房性早搏交替出现,并且出现两次连续的房性早搏间隔固定的情况时,称为房性早搏二联律,可能是由于心脏房室交界区或房室束出现异常电活动引起的。
偶发房性早搏怎么回事
朱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房性早搏指房性期前收缩。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药物因素以及疾病因素等有关。 1、不良生活方式 比如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吸烟以及喝咖啡、浓茶等,均可引起一过性的房性期前收缩,多在诱发因素解除后可逐渐恢复。 2、药物因素 如果近日使用了一些药物,比如奎尼丁、地高辛以及肾上腺素等,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可导致偶发性的房性期前收缩。 3、疾病因素 主要见于心脏疾病,比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由于心脏供血不足或心肌损伤,可发生心脏节律改变,引起房性期前收缩。
频发房性早搏是怎么回事
朱海燕 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三甲
房性早搏一般指房性期前收缩。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可能与器质性心脏病、心脏外疾病、神经功能因素等原因有关。 1、器质性心脏病 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上述心脏病可导致心脏电生理活动紊乱,从而使患者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2、心脏外疾病 如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疾病等。上述疾病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也会使患者频发房性期前收缩。 3、神经功能因素 日常生活中经常情绪激动、过度劳累、吸烟、饮酒等,也会导致房性期前收缩频发。
频发房性早搏怎么处理
陈康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甲
频发房性早搏首先要寻找病因,病有些病人可能是由于血压增高引起的频发房早,进行血压控制以后,患者心房压力减少以后,心房的早搏会减少。还有患者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功能异常所引起的频发房性早搏,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控制,一样会使房早的数量减少。也有些频发房早可能是房颤的预警或者房颤的前兆,因为临床上有些病人会进展为房速,或者再继续发展下去会成为房扑、房颤,这种情况下,病人要进行长期的或者是一段时间内的监控,看看会不会变成房颤。如果是房颤,就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包括手术的射频消融治疗。同时对房颤患者进行CHA2DS2-VASc评分以后,对于评分高的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因此频发房早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干预。
什么是房性早搏
陈康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甲
房性早搏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房提前发放冲动,使心率从规则变为不规则,主要通过心电图上面进行区分。心电图上面可以明显看到有P撇波,P撇波与平时的窦性心律窦性P波表现不一致,它是提前发放,表现为不规则,结合心电图的情况下称为房性早搏。房性早搏不一定是病理性因素引起,也可能是由于过度紧张、长期熬夜等因素引起。
什么是频发房性早搏
陈康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三甲
临床上对于早搏的性质以及早搏的数量会进行设定,一般能够接受的早搏次数是二十四小时7000次以下。如果二十四小时早搏次数超过1万次以上,就叫频发房性早搏。房早以良性为主,并不影响心室波动。如果出现频发房早,往往会考虑是高血压所致。只要针对病因治疗,就可以减少频发房早的次数。
房性早搏多少次算严重
刘健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房性早搏,如果每分钟超过五个或者每小时超过三十个,再或者每二十四小内发作超过五百个,此种情况便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了,需要引起重视,可能存在心脏器质性病变,不仅要从生活方式方面改变,还需要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并且要配合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来控制病情。
频发房性早搏是什么意思
刘健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频发的房性早搏是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主要的病因是由于二尖瓣的病变、冠心病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引起的。频发的房性早搏有可能是因为心脏供血能力下降,会导致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还有可能会诱发心绞痛以及心律衰竭,所以建议最好及时去医院就诊。
房性早搏是怎么治疗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房性早搏的治疗,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如果患者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只需要积极地去除诱发房性早搏的诱因。房性早搏大多数能够好转,如果是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引起的烦躁,要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如果房早引起明显的胸闷、心慌等不舒服的症状,影响工作和睡眠,可以给予β受体阻滞剂、稳心颗粒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