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1-02
9908次浏览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生,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十二指肠液体反流等因素有关,其常见症状有上腹痛、反酸、便血或呕血等。
一、病因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最常见原因,该细菌在胃内生长、繁殖过程中,可代谢产生一些毒性物质,从而导致胃黏膜损伤,并引起炎症反应。
2、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
如果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也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从而诱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3、十二指肠液体反流
因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十二指肠液体反流进入胃内,可增加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从而引起局部损伤和炎症反应,导致该病的发生。
二、症状
1、上腹痛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可能呈间歇性或持续性。
2、反酸
得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后,因炎症刺激导致胃酸分泌增多,患者也可能会出现反酸的症状。
3、便血或呕血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导致胃黏膜溃疡、出血,还可能会出现便血或呕血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