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8
9033次浏览
胃经常积食、消化不良、胃胀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因素有关,根据相关原因可进行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常会因为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内不断繁殖,损伤胃黏膜,影响消化功能,出现胃经常积食、消化不良、胃胀的症状。
患者在生活中应当注意保持饮食清淡,规律饮食,可以适当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等,以保证机体正常运转。同时使用公筷,避免周围人群感染。另外,通过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胶体果胶铋、奥美拉唑等药物,能够帮助杀死幽门螺杆菌,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病情较为严重,存在大量消化道出血、具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可以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患者因为胃黏膜内长期存在的炎症反应,导致胃的消化功能下降,就容易出现上述症状。
患者在生活中应当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生冷食物等,防止病情不断加重。通过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铝碳酸镁、莫沙必利等药物,能够帮助改善不适症状。对于药物不能逆转的局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将病变组织切除,预防癌症的产生。
3、胃溃疡
胃溃疡患者由于胃黏膜组织层受损,影响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就容易出现胃经常积食、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
建议患者在生活中定时进餐,同时少食多餐,注意保持情绪的温度,避免使用伤胃的药物等,有利于病情控制。同时,患者通过遵医嘱使用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泮托拉唑等药物,能够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减轻症状。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的方式将溃疡切除,从而消除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