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8
4865次浏览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区别在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中枢性面瘫病变在面神经核以上的皮质延髓束,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肌肉瘫痪;周围性面瘫病变在面神经核及面神经,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枢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受损导致,而周围性面瘫则是面神经核及其以下面神经受损所致。以下是两者的具体区别:
1.病变部位:
中枢性面瘫: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的皮质延髓束。
周围性面瘫:病变位于面神经核及面神经。
2.临床表现:
中枢性面瘫: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肌肉瘫痪,如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但额纹基本对称,能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大致正常。此外,常伴有同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失语等症状。
周围性面瘫: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如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同侧耳后疼痛、味觉减退或消失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来确定。如果出现面瘫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