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7-22
2199次浏览
丙肝有传染性,主要传播途径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不同人群感染后表现不同,有不良生活方式等人群感染风险高应定期检测。
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输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等侵入性医疗器械;与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等都可能感染丙肝病毒。例如,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操作环境中,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就极易造成丙肝病毒的传播。对于有输血史、接受过器官移植等的人群,感染丙肝的风险相对较高。
母婴传播: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及哺乳期有可能将丙肝病毒传给婴儿。研究表明,母亲丙肝病毒RNA阳性时,母婴传播的概率约为5%-10%;若母亲合并HIV感染等情况,母婴传播概率会升高。
性传播:与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增加。在性传播中,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的黏膜进入人体导致感染。
不同人群感染丙肝后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儿童感染丙肝后,部分可能会自发清除病毒,但也有部分会慢性化;女性感染丙肝后,在孕期等特殊时期需要特别关注母婴传播风险;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频繁输血、多次接受侵入性医疗操作、有多个性伴侣等的人群,感染丙肝的风险更高,应定期进行丙肝相关检测以早期发现感染情况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