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4
6669次浏览
冻疮的形成与寒冷刺激、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个体易感性差异相关,寒冷致血管收缩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易引发冻疮,局部缺血缺氧会加重损伤,不同个体因体质等因素对寒冷耐受不同,女性相对男性更易在寒冷环境长冻疮。
一、寒冷刺激是主因
冻疮主要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当人体长时间处于低温(一般在10℃以下)、潮湿的环境中时,皮肤血管会发生收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比如在寒冷的冬季,长期在户外工作且保暖措施不佳的人群,手部、足部、耳部等部位就容易遭受寒冷刺激,进而增加冻疮发生的风险。儿童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比成人更易因寒冷出现冻疮;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相对较差,也较易受寒冷影响引发冻疮。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剧病情
寒冷使血管收缩后,会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如果这种缺血缺氧状态持续存在,就会导致细胞损伤。例如,皮肤的表皮细胞、真皮细胞等在缺血缺氧情况下,其正常的代谢功能受到影响,进一步加重局部的损伤,从而促使冻疮的形成。而且,本身有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人群,如患有静脉曲张等疾病,其局部血液循环本就不畅,在寒冷环境下更易诱发冻疮。
三、个体易感性差异
不同个体对寒冷的耐受程度不同,这与个体的体质等因素有关。有些人的皮肤血管对寒冷更为敏感,更容易发生收缩和痉挛,从而引发冻疮。比如,一些体质较弱、末梢血液循环较差的人,在同样的寒冷环境中,比体质较好的人更易长冻疮。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在寒冷环境下可能更容易出现冻疮,这可能与女性的外周血管对寒冷刺激更为敏感等因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