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7-22
6020次浏览
丙肝阳性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母婴、性传播,丙肝病毒体外环境稳定可用一般消毒剂杀灭,预防要避免高危行为,丙肝阳性患者应及时就医,日常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孕妇丙肝阳性需遵医嘱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输入被HC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HCV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内镜等侵入性医疗器械;与丙肝患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破损的物品,也可能造成传播。例如,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疗操作场所,重复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注射器,就极易引发丙肝病毒的传播。对于有输血史、接受过器官移植、长期血液透析的人群,感染丙肝的风险相对较高。
母婴传播:感染丙肝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及哺乳期有可能将丙肝病毒传给婴儿。虽然母婴传播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仍有一定可能性发生。
性传播:与丙肝患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会增加。尤其是多个性伴侣、同性性行为者等高危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丙肝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相对较稳定,一般的消毒剂可以杀灭丙肝病毒。预防丙肝传播要避免高危行为,如杜绝非法采血、输血,使用安全合格的血液制品;避免共用可能有血液接触的个人物品;性生活中正确使用安全套等。对于丙肝阳性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以降低病毒传染性并改善预后。同时,在照顾丙肝阳性患者时,一般的日常接触,如一起吃饭、握手、拥抱等通常不会导致丙肝病毒传播,不必过度恐慌,但要注意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等可能含有病毒的体液。对于孕妇丙肝阳性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母婴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