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09
8262次浏览
保持口腔健康可通过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洗牙(包括超声洗牙和手工刮治)、饮食调整(减少高糖食物、增加富含纤维食物)及定期口腔检查来实现,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有助于预防牙结石,洗牙能清除牙结石,饮食调整辅助预防,定期检查可及时发现并处理牙结石问题。
一、刷牙
正确刷牙方法: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少量施力,水平轻轻颤动10次左右,每次颤动移动1-2颗牙齿,全面清洁牙齿表面及牙龈沟内的菌斑等,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长期坚持有助于减少牙结石的形成,但对于已经形成的牙结石仅靠刷牙难以完全去除。
二、使用牙线
使用方法:取一段约25-30厘米长的牙线,将其两端缠绕在左右手的中指上,留出1-1.5厘米的牙线用于清洁牙齿,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牙线,将牙线轻轻滑入牙齿邻面接触点以下,呈C形包绕牙齿,然后将牙线贴紧牙面,做上下刮擦动作,每个牙面刮擦4-6次,依次清洁所有牙齿的邻面,能有效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部分菌斑,辅助预防牙结石形成,但对于已形成的牙结石清除作用有限。
三、洗牙
超声洗牙:
原理:利用超声波振动的高频震荡作用,配合水雾冲洗,能有效地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色素等。超声洗牙时,超声波探头的高频振动会使牙结石破碎,然后通过水雾将破碎的牙结石冲走。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一般健康人群都可以进行超声洗牙,但患有某些严重疾病如未控制的高血压、心脏病、出血性疾病等的人群需要谨慎。孕妇在怀孕前3个月和后3个月一般不建议进行超声洗牙,以免引起不适或导致流产、早产等。洗牙后可能会出现牙齿短暂的敏感,一般1-2周会逐渐缓解,洗牙后短期内要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过酸、过甜的食物,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手工刮治:对于一些超声洗牙难以彻底清除的顽固牙结石,可能需要手工刮治。医生会用特殊的刮治器手工将牙结石刮除,这种方法相对超声洗牙更精细,能更彻底地清除牙根面的牙结石,但操作相对复杂,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
四、饮食调整
减少高糖食物摄入:过多的糖分在口腔内会被细菌分解产酸,腐蚀牙齿并促进菌斑形成,进而增加牙结石形成的风险。应减少糖果、蛋糕、甜饮料等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每天摄入的添加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以降低口腔内酸性环境的产生,减少牙结石形成的可能性。
增加富含纤维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苹果、玉米等,进食时这些食物对牙齿有一定的摩擦清洁作用,有助于清除牙齿表面的部分菌斑和软垢,对预防牙结石形成有一定帮助。例如,咀嚼芹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时,纤维会与牙齿表面摩擦,类似于机械清洁作用。
五、定期口腔检查
检查频率: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即使没有明显的口腔不适症状也应定期检查。通过口腔检查,牙医可以及时发现是否有牙结石形成的迹象,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一些口腔卫生状况较差、有牙周炎等口腔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可能需要更频繁的口腔检查,如每3-6个月检查一次。牙医会通过视诊、探诊等方法检查牙齿表面、牙龈沟等部位是否有牙结石,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口腔清洁建议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