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09
7314次浏览
清除牙结石后可能出现短期牙齿敏感、牙龈出血、牙缝变大、牙周组织肿胀等情况,这些大多是暂时的,通过正确口腔护理可逐渐恢复,若异常情况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原因:牙结石长期存在会包裹牙颈部,当去除牙结石后,牙本质暴露,牙本质中有牙本质小管,外界刺激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传导至牙髓,引起牙齿敏感。例如,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约30%-50%的患者在清除牙结石后的短期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齿敏感现象,尤其是本身就有牙本质过敏倾向的人群更容易发生。
影响因素:年龄方面,中老年人群由于牙齿磨损等情况相对较多,牙本质暴露的概率可能更高;生活方式上,长期喜欢进食过冷、过热、过酸等刺激性食物的人群,本身牙本质小管开放程度较高,清除牙结石后敏感可能更明显;病史方面,有牙周炎且牙龈退缩较明显的患者,牙颈部暴露更多,敏感情况可能更严重。特殊人群如孕妇,由于体内激素变化可能导致牙齿敏感性相对增加,清除牙结石后敏感问题可能更需关注。
牙龈出血
原因:牙结石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血管变得脆弱,当去除牙结石时,对牙龈的刺激可能引起出血。一般在洗牙后的1-2天内可能会有少量出血,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但如果出血持续不止或出血量较大,则需要及时就医。
影响因素:年龄上,老年人牙龈往往相对萎缩,炎症情况可能更复杂,牙龈出血的恢复可能相对较慢;生活方式中,吸烟人群由于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和修复,可能导致牙龈出血时间延长或恢复不佳;病史方面,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的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异常,清除牙结石后牙龈出血的风险更高且处理更复杂。特殊人群如儿童,牙龈较为娇嫩,清除牙结石后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当,也容易出现牙龈出血情况,需要家长更细致地帮助儿童做好口腔清洁。
牙缝变大
原因:长期存在的牙结石会占据牙缝位置,并且压迫牙龈导致牙龈退缩,当去除牙结石后,牙龈退缩的部分暴露出来,会显得牙缝变大。但这其实是恢复牙齿本来面目的一种表现,因为之前被牙结石填充的牙缝空间显现出来了。
影响因素: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长期的牙周组织退行性变,牙龈退缩相对较多,清除牙结石后牙缝变大的情况可能更显著;生活方式中,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横刷法)会加速牙龈退缩,使得清除牙结石后牙缝变大的问题更明显;病史方面,有严重牙周炎且牙周组织破坏较严重的患者,牙龈退缩程度重,牙缝变大情况更突出。特殊人群如青少年,如果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周炎,清除牙结石后牙缝变大可能会影响美观,需要在后续更注重口腔健康维护来关闭部分过大牙缝(如通过正畸等手段,但正畸需谨慎评估青少年的口腔状况)。
牙周组织肿胀
原因:牙结石去除过程中对牙周组织有一定的机械刺激,加上原本存在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牙周组织出现肿胀。一般在洗牙后的1-3天内较为明显,通常会逐渐消退。
影响因素:年龄较小的人群身体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本身炎症较重,肿胀可能相对更明显;生活方式上,熬夜、免疫力低下等情况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修复,导致肿胀消退时间延长;病史方面,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牙周组织炎症恢复慢,肿胀可能更严重且持续时间长。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衰退,牙周组织肿胀后的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需要更精心的口腔护理和定期复查。
总体来说,清除牙结石后出现的这些情况大多是暂时的,通过正确的口腔护理(如使用软毛牙刷、正确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等)一般可以逐渐恢复。但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