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0
4564次浏览
荨麻疹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荨麻疹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甚至临床治愈,包括避免触发因素和药物治疗,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应对,儿童优先选特定抗组胺药且重日常护理,成人需调整生活方式规范用药,特殊人群治疗需谨慎,多数患者经综合措施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一、荨麻疹的定义与分类
荨麻疹是一种以风团样皮疹为特征的常见皮肤病,可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病程通常在6周内,慢性荨麻疹则反复发作超过6周。
二、慢性荨麻疹的治疗可能性
慢性荨麻疹是可以通过规范治疗得到控制甚至临床治愈的。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
避免触发因素:许多患者能找到诱发因素,如食物(鱼虾、坚果等)、药物(青霉素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吸入物(花粉、尘螨等)、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等)、精神因素(紧张、焦虑等)。避免接触这些触发因素有助于病情控制。例如,有研究表明,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的患者,严格避免该食物摄入后,荨麻疹复发频率明显降低。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等有镇静作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镇静作用较轻,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对于难治性慢性荨麻疹,可能会用到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监测不良反应。
三、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儿童慢性荨麻疹较为常见,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选择。儿童一般优先选择第二代无镇静或镇静作用轻微的抗组胺药。同时要关注儿童的生活环境,如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等。例如,儿童因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诱发荨麻疹,所以日常护理更为关键。
成人:成人慢性荨麻疹患者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因为不规范用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慢性荨麻疹的治疗需谨慎,因为很多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应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老年人患慢性荨麻疹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身体状况。
总之,慢性荨麻疹通过规范的避免触发因素、合理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