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15
6188次浏览
孕妇窦性心动过速可由生理性、病理性因素及其他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血容量增加、激素变化、代谢率增高;病理性因素有贫血、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其他因素涉及体位变化、精神因素。
一、生理性因素
(一)血容量增加
孕妇在孕期身体的血容量会逐渐增加,一般在妊娠32-34周时达到高峰,较非孕期可增加30%-50%。血容量的增加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为了满足身体各器官的供血需求,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维持血液循环,从而导致窦性心动过速。例如,研究表明正常妊娠妇女在妊娠中晚期血容量明显增多,心脏泵血负担加重,心率会相应增快。
(二)激素变化
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如孕激素水平升高。孕激素具有一定的扩张血管作用,可能会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加快。同时,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促使心率增快以适应孕期机体的生理改变。
(三)代谢率增高
孕妇新陈代谢加快,基础代谢率比非孕期有所升高。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如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自身组织器官功能的调整等都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就需要心脏更频繁地泵血来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而导致窦性心动过速。
二、病理性因素
(一)贫血
孕期孕妇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贫血时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为了弥补氧气输送的不足,心脏会通过增加心率来提高心输出量,以满足身体各组织器官对氧气的需求,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相关研究显示,贫血孕妇的心率往往高于正常孕妇。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1.先天性心脏病:如果孕妇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孕期机体代谢增加、血容量增多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心脏的代偿功能受到挑战,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例如,存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在孕期更易发生心率加快的情况。
2.心肌病:孕期心肌病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发生。心肌病会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为了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心脏会通过增快心率来代偿,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
(三)感染
孕期如果发生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原体产生的毒素以及感染引起的发热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感染引起的发热会使机体代谢率升高,心率也会随之加快。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
孕期甲状腺功能亢进虽然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会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刺激心脏,使心率增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甲状腺激素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等。
三、其他因素
(一)体位变化
孕妇在孕期随着子宫的增大,不同的体位可能会对心脏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仰卧位时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维持心输出量,从而导致窦性心动过速;而侧卧位时这种压迫减轻,心率可能会有所缓解。
(二)精神因素
孕期孕妇可能会因为对胎儿健康的担忧、对分娩的恐惧等精神因素而出现情绪紧张、焦虑等情况。精神紧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心脏的神经调节,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例如,一项调查显示,焦虑情绪明显的孕妇发生窦性心动过速的概率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