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10-27
8329次浏览
术前通过影像学及全身健康评估确定方案,手术用全身麻醉,有口内和口外切口,截骨要精准,术后护理伤口、管饮食、抗感染,存在出血、感染、神经损伤等风险,未成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术前评估
1.影像学检查:通过面部CT等影像学手段详细评估下颌角的骨质结构、角度、厚度等,精确确定需要修整的骨组织范围,不同个体的下颌角形态差异通过CT数据清晰呈现,为手术方案定制提供依据。
2.全身健康评估:需排查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心肺功能不全等影响手术安全的全身性疾病,女性患者需避开生理期等特殊时期,确保手术在患者身体状况适宜的情况下进行,不同健康状况的患者术前评估重点不同,如心肺功能不佳者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耐受度。
二、手术过程
1.麻醉方式:一般采用全身麻醉,使患者在无意识、无疼痛状态下接受手术,保障手术过程平稳。
2.切口选择
口内切口:在口腔内侧做切口,术后外观无明显疤痕,是较为常用的方式,适合多数患者,利用口腔内空间进行操作相对隐蔽。
口外切口:在面部下方做切口,适用于下颌角肥大严重且需较大范围修整的情况,但术后可能遗留少量可见疤痕。
3.截骨操作:使用专业骨锯、骨凿等器械,依据术前评估设计的方案精确去除多余的下颌骨部分,操作需精准,避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不同切口方式下的截骨操作需遵循相应的解剖结构特点进行。
三、术后护理
1.伤口与引流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密切观察引流管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防止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初期引流管引出的液体量及性质需密切监测。
2.饮食管理:术后初期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咀嚼过硬食物刺激手术区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不同恢复阶段的饮食要求不同,确保营养摄入同时减少对手术部位的压力。
3.抗感染措施: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需注意不同个体对抗生素的耐受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定期观察伤口及全身情况。
四、风险及注意事项
1.手术风险
出血:术中可能出现局部出血情况,需及时处理,不同患者的血管分布差异可能影响出血风险。
感染:术后有感染风险,与伤口护理、患者自身免疫力等因素相关,免疫力低下者需加强防护。
神经损伤:操作不当可能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等,导致面部感觉异常或运动障碍,手术医生的操作熟练度至关重要。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未成年人:下颌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不建议进行下颌角削骨手术,因其骨骼仍在生长变化中,手术可能影响正常发育。
有基础疾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需在病情控制稳定后经医生评估再决定是否手术,基础疾病未控制好可能增加手术风险,需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术前准备及治疗方案。
















